|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话说朝里“风流街”

话说朝里“风流街”

关键词:风流街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凌云之窗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lingyun.ccoo.cn
  • 感谢 gxly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867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史书记载:朝里“风流街”也称朝里歌圩。此习俗自古就有,流传自今。每年农历三月十六前后三日(或三月二十八日),六作村、那荷村里,到处张灯结彩、搭台唱戏、对歌谈情,寻觅圣爱,一片欢声笑语。
      阳春三月,草木葱笼。早就听说朝里“风流街”颇具民族特色了吧?你也许已经被“风流街”迷住了吧?未来之前先听我说说,以饱耳福。
     “风流街”是凌云县农历三月十六日和二十八日朝里歌圩的俗称,在当地颇有名气。地点在距县城36公里的朝里瑶族乡。
     乡府所在地六作寨,四面环山,朝里河穿寨而过,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还是上午9点钟,街道上已是人群摩肩接踵。大商小贩们的叫卖声,青年男女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小小的街道变成了一条流动的彩河。小学的篮球场上正在进行着篮球赛;供销社门前,新搭的戏台上正演着古装北路壮剧《拉郎配》。
     在朝里桥上,姑娘小伙来来往往,他们会告诉你,那巴寨比这里更热闹。这时已是中午时分,太阳当顶,天气变得十分燥热,随着人流沿着朝里河上游走去,在一处河湾旁的山坡上出现了一大寨子,这便是朝里歌圩的发源地——那巴。在那巴小学操场旁新搭的戏台上,可见到了北路壮剧正在上演。
     相传宋朝年间,岑大将军随狄青平侬智高有功,官府在那巴寨后坳上建了一座岑大将军庙。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泗城、利周、汪甸等地的人都来这里朝拜。但由于三月初八,月亮还没有露脸,拜庙后回家不方便,于是众人商定把庙会改为三月十六日。一年一度的庙会本来就很热闹,加上皓月当空,赶庙会的青年人也多了起来。成千上万青年男女欢聚在这里,借着溶溶的月色,对山歌、谈情说爱,这里成了人间仙境。
      当时,这里盛产黄豆,人们用豆子和白糖做成一种拇指大小、十分香脆的糖豆粒,男青年看中了哪个姑娘,就扔糖豆到那姑娘身上,如果姑娘回头看后笑了,说明她对男子有意,男子便可跟她到河边田畴去对歌、谈情。当一对对男女唱到情浓时,姑娘会拿出一用手巾包裹的东西让男方猜,并声明猜对了就赠为信物。其实包里装的东西是早已清楚了的(一般是一双精制的布鞋)。男子便可以凭这一信物求家长为他们求娶完婚。至此,庙会已完全演变成了以歌传情的歌圩,人们把它谑称为“风流街”。
      民国初的一年三月十五日,听说强盗张三已打到伶站乡,准备十六那天洗劫那巴,再打到利周,村民都逃到山上躲避。事定之后回村,误了三月十六日的歌圩日,大家心想三月未过,于是约定三月二十八日补赶一圩,自此,每年就有了两个歌圩日了。
     赶歌圩是青年男女们的专利,老人们拜罢庙后无趣可乐。清朝康熙年间,北路壮剧传到那巴。为了让老人们消遣,那巴村民自发组织办起了剧团,在歌圩里搭台演起戏来。从此后,演壮剧成了朝里歌圩的一项主要内容。年轻人借看戏聚会相识,老年人借看戏消遣娱乐,连岑大将军庙也只在过年过节时才去朝拜了。
     “文革”期间,朝里歌圩曾被“扫地出门”,近几年又兴盛起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晚上壮剧在那巴、六作、那荷同时开台。明月台票下,远近乡村的青年男女双双对双相邀赶圩,十六日天明,戏台附近便挤得水泄不通,这戏一开演便是三天三夜。青年男女们成双成对且歌且走或循可而下,或溯流而上。利用这个机会,人们在这里互相通信息,进行物质交易,不但繁荣了市场,且促进了山乡经济的发展。
谈及歌圩,其实朝里歌圩既是一次文化活动,更是一次商品交易会,歌圩期间,一天就有来自百色、田林、凌云三县市的约2.5万人在此逗留,每天的商品成交额都在数十万元。
      朝里是凌云县一个瑶族乡,一个传统民族文化之乡,盛产八角、油茶、木材、木薯、芭蕉等。这具有乡土气息的歌圩,不但引来了开发朝里的外资,乡政府还与客商谈妥了利用本乡资源合资办企业的事宜。看到这些,我们深感欣慰,利用“风流街”文化搭台,唱好朝里经济发展的这台大戏,明天的朝里会更加风流!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