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流逝的岁月——回顾创办逻楼初级中学的艰苦历程

流逝的岁月——回顾创办逻楼初级中学的艰苦历程

关键词:逻楼初级中学,建校历史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擅自凌云文史
  • 电 话:
  • 网 址:http://lingyun.ccoo.cn
  • 感谢 gxly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40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逻楼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至今已有55年的建校历史。初建之时,本人正值青春年华、血气方刚、风华正茂,正在凌云中学任教。接受领导委派,我亲自参与创办逻楼初级中学。因此,对创办该校的艰苦历程及前后的点滴事迹,体会深刻,至今还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在此略为叙述,以启示后人。

一、逻楼初级中学创建的背景

      1958年,国家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在总路线精神的指引下,各行各业都要大发展,大提高,大进步,原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体制一下子跃进成为以乡为核算单位的人民公社化体制。一切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由人民公社统一调配,统一安排。如调动人力大办钢铁和搞春耕生产,调动粮食到处办集体食堂等。当时,在集体食堂吃饭都是免费的,调动各家各户的猪牛马羊等统一入社,在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创办起来的逻楼初级中学便是大跃进的产物了。

逻楼初级中学的成立,是逻楼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它方便了逻楼及其附近乡镇人民的子女上学读书,对推动当地教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逻楼初级中学初建时的招生及教职工组成情况

      逻楼初级中学成立前,没有一个领导班子组织招生,而是由凌乐县教育科委托凌云中学组织教师负责招生考试、阅卷和录取工作。我从始至终参加此项工作,对一切事务都很清楚明白。其中,首届招收新生124名,分成两个教学班,命名为初一班和初二班。

      招生工作结束后,上级委任县教育科副科长莫万隆同志为名誉校长(该同志从未到过学校),刘振禧为教导主任,抽调张吉邦和刘世儒老师到校协助刘振禧主任组织开学工作,聘请冯文明为学校工友。经过一番艰辛努力,创办逻楼中学条件已具备,于1958年9月4日宣布正式成立凌乐县第三初级中学(属县直单位,今凌云中学称第一初中,今乐业中学称第二初中),直到1962年凌乐县分凌云县和乐业县后才改为凌云县逻楼初级中学。学校成立后,上级又派新分配的潘仁龄和梁汉毅两位老师陆续到校,至此,全校有6名教职工,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既分工又合作,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教职工的工作安排是:刘振禧主任管理学校事务兼上两个班的政治课,张吉邦老师担任初一班班主任兼上两个班的数学课,梁汉毅老师担任初二班班主任兼上两个班的地理、历史课,潘仁龄老师上两个班的语文课,刘世儒老师上两个班的生物课兼管后勤工作,冯文明工友管炊事工作兼印刷。因师力不足,学校的图、音、体课没有专职老师,只能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开展活动。到了1959年9月,黄德忠、梁正友等老师才先后到校任教。当时,农村缺乏劳动力,有部分同学因年龄偏大,被精简返乡,余下的学生整编为一、二班合为一个班,张吉邦为班主任。

       梁汉毅老师是广东省化州市人,当时刚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今中南民族大学)历史系,潘仁龄老师是田阳县田州镇人,当时刚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中文专科,刘振禧主任是田东印茶人,刘世儒老师是凌云县泗城镇人,张吉邦老师和冯文明工友是逻楼人,他们为了山区建设,有的从平原地区千里迢迢来到凌乐,为办好逻楼初级中学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教好每个学生,他们早起晚睡,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为凌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遗憾的是梁汉毅老师、潘仁龄老师、刘振禧主任和冯文明工友早已不在人世了,谨此缅怀他们,并祝福他们在九泉之下平平安安。

三、逻楼初级中学建校初期的艰苦历程

      一是创办学校苦和累。苦:是吃得苦住得苦。1959年至1961年,正是国家遭受三年连续大自然灾害时期,各地粮食欠收,师生们的口粮从原来每月30斤减少至每月19斤,再从每月19斤减少至每月16斤(可以用1斤大米换5斤红著),师生们实在吃不饱,只有采取野菜及代用品来充饥,大家曾吃过猫豆壳、红薯渣、金狗头、芭蕉兜、神仙菜和小球藻等。开学之初,因学校无校址,无校舍,先借用农贸市场凉亭作教室和宿舍,后搬迁到五洋坪稻草盖的民工棚里上课、食宿等。累:初建该校时,上级无钱下拨,师生们只有发挥抗大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辛勤劳动,解决了临时困难。学生刚报名注册的第三天,全校师生浩浩荡荡前往布林村布屯砍刺楠竹,又到烂村新兰寨运木板,再派学生到附近山上扯回扁担藤作材料,用柴刀和斧头打桩立柱,梱绑成土桌椅、板凳及床架,这样,师生们才得正式上课。为了开展体育活动,师生们在黄土上平整操场,再用两根木棒订上几块木板,安上篮球圈,就算做好了简易篮球架。这样大家就可以在简易的球场上打篮球,做早操,搞军训和开展其他体育活动。现在逻楼初级中学体育场的部分场地,就是当年初一、初二班的同学和老师们在五丘田地上平整出来的球场。当时,凌乐县教育科和逻楼公社党委、政府非常关心逻楼初级中学的建设,县教育科科长杨光壁和逻楼公社党委书记周远道亲自为逻楼初级中学选址,并定位于山逻街巴陇坡坡脚,划拨20亩地作为校址。到了1958年底,上级才拨给8000元建校款,当时考虑到1959年要扩大招生,学校决定建一栋17开间的泥砖瓦房,建筑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全部安装天花板。经预算,8000元资金远远不够开支,不足部分要通过师生们劳动来填补。为此,全校师生总动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巴弄坡斜坡地上挖地基,挖出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学校在逻楼街街口创办打砖厂,师生们自己打泥砖,同时,师生们还到小寅凉风峝挑沙作建校之用。

      二是大办钢铁苦和累。大办钢铁开始,遵照上级工作安排,师生们先是搞接待工作,到烈士坳去迎接德保县来的民工,后是搞宣传广播工作,宣传大办钢铁的重要性及其在工作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编排文艺节目,参加了公社组织的欢迎德保民工文艺晚会,并演出两个深受观众欢迎的节目《海军舞》和《矮人舞》,欢迎工作结束后,学校组织师生上山砍柴。因为办钢铁需要大量木炭,但苦于师生没有烧炭技术,只有上山砍柴供应民工烧炭。先到山逻街的肖家弯山顶上砍一大片原始森林,又到平安洞那一带的山上砍大青钢木,最后到牛洞去搞烧结铁。为了完成烧结铁任务,全校以班为单位,把全班人马分成四组,一组砍柴,一组选矿,一组运矿,一组挖窑烧矿炼铁,初一班将炼出的一大团烧结铁,由8人抬到指挥部报喜。在大办钢铁过程中曾发生三起险情。一是张吉邦老师在住五洋平稻草棚时,一天晚上三更半夜正熟睡时,突下特大暴雨,靠在草棚边五米多高的泥制钢铁炉底部被水浸泡,突然“轰”的一声巨响,高炉倒塌,草棚全部垮倒在地,床上的被窝、蚊帐及衣物全部淋湿,场面狼狈不堪。张吉邦和其他师生只受惊吓,幸无人员伤亡;二是初一班学生陆伦端在平安洞石山上砍木时,由于不小心,突然跟着砍倒的大青钢木一起滚落到半岩坎上,此时正好被树藤网住,经师生救援才得平安着地,陆伦端也只是受惊,别无大碍;三是初二班学生罗文安在牛洞办烧结铁时,不小心连人带柴一起滚下炉窑里,幸好当时火势不旺,又有师生在场及时救援,虚惊一场,也无大碍。

      三是支援秋收苦和累。由于全县上下集中精力办钢铁,田里稻谷成熟了没人收割,公社指示逻楼中学师生停课搞秋收。全校师生总动员,先到歌磨的迷村坝,任务是收割全坝及附近的稻谷,完成后才能收队回校。学校为了早日完成任务,便将全部成熟待收稻谷平分成二,通过抽签,两班各领一份,以竞赛形式搞秋收,并规定,哪个班先完成工作任务,学校便放鞭炮致以祝贺。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奋战,两个班都全部完成任务。师生们秋收回校不久,公社又派全校师生到祥福大队去收割稻谷,此次刘主任和张老师因去陇朗大队村部参加公社党委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学习,由梁老师带队进驻祥福搞秋收。因为秋收任务重,劳动时间较长,学生们劳累过度,实在难以支持,部分学生在个别同学的影响下,擅自逃离劳动工地,回家休养,留守部分学生接到上级命令收队。回校后,学校及时组织老师下到各社队动员回家学生返校上课,从此,,教学秩序才开始有所稳定。

      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在教室后面办了铁工厂和肥皂加工厂,由于没有技术,又没有师傅指导,效果甚差,被迫停办。后来学校又办了一个养猪场,因为缺乏饲料和技术,所养的猪几乎死光,只剩下一头作为初一、二班毕业会餐之用。不久,学校又在大寅庙岩脚办了几分地的试验田,由于缺乏肥料和技术,产量不高,试验失败,将田归还原主。此后,师生们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搞好教学。

四、逻楼初中初期的办学措施及教学成果

      一是提高认识,克服一切困难。学校利用大小会议,对师生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大家要发扬抗大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克服学校的暂时困难。

      二是严密组织纪律,端正教风和学风。学校经常对师生们进行法纪教育,要求老师遵纪守法,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增强责任心,做到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细致批改作业;要求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专心听课,认真做作业,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课堂纪律教育,教育学生只有遵守课堂纪律,教师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科任教师勤于下班辅导学生,维持课堂纪律;值日老师履行职责,维持当天纪律,并利用晚上点名的机会表场好人好事,批评不遵守纪律的现象。经过多方努力,学生很快适应了环境,自觉遵守纪律,积极主动学习,全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三是见缝插针,珍惜时间。学校要求师生充分利用节假日和晚上时间进行补课,把大办钢铁和秋收占去的时间抢夺回来,通过师生们的努力,能圆满完成一学期教学任务。为了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突破重点难点,老师把学生所学过的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及法则列举出来,让学生先学习、先理解,后背诵。还利用吃饭时必须闯过数难题关,做法是以吃饭台为单位,集体完成一道数学难题后才得散桌离去。以此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多了,解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习进步快。

      四是树立信心和决心,打响了逻楼初级中学第一炮。师生们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改变了建校初期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为办好逻楼初级中学,大家树立了信心和决心,很快进入了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状态,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并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培养了一大批高才生和部分尖子生。在1959年百色地区教育部门组织同类学校的数学竞赛中,获得全地区第一名,在1961年中考中,获得好成绩,总成绩名列全县前茅,各科高分人多,深受社会好评,实现了打响逻楼初级中学第一炮的承诺。初一班、初二班的学生毕业后,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可以肯定,逻楼初级中学的初一、二班学生是在稻草棚里培养出来的金凤凰,不愧是逻楼初级中学历届同学的老大哥、老大姐,是后辈学习的榜样。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