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凌云历史人物选篇(3)

凌云历史人物选篇(3)

关键词:凌云,历史人物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摘自凌云文史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lingyun.ccoo.cn
  • 感谢 gxly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46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封承理

 

        封承理(1875—1935年)广西容县人,清统拔贡。曾留学日本宏文学校和铁道学校,归国后历任广西陆军总部法官、民政厅督导员、湖南衡阳县县长、广西武宣、容县、贵县、玉林县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任凌云县长,为政三年,建市场、设苗圃、修街道、勘定缰域、治理盗贼,多为群众称道。

卸任时忽得急病,死于凌云,尸体运回容县埋葬。

 

                                     凌云梁祝

 

       清朝光绪年间,正北街(今东风社区)的蒙以尤和正南街(今解放社区)的黄氏以互相爱慕,私下订终身盟约。

但世俗却提倡男女授受不亲,又讲究要门当户对,父亲根本不理的他的请求,为他聘了李经官的女儿,选个吉日就娶回家。以尤只恨得抬脚就逃了婚,任由他们拿他的衣物去和新娘拜堂。事后他不得不回家奉侍父母,但坚决拒绝入房,任由李氏长叹饮泪,为了自己的爱情,做硬了心肠,天未落黑,早就离家。然而这种日子实在不好过,于是索性到利周去开私塾。

       氏以姑娘闻知得以尤聘了李氏,犹如沉雷轰顶,以尤未表明心迹,到底留下了一线希望。但以尤一去三年,什么也没有改变,父亲又逼她嫁人,她急得病倒了。到了佳期,一顶花轿硬生生就抬了去,变成了屠夫手里的羔羊。以尤闻讯撞到氏以家,要同她双双私奔,氏以泪雨如倾,说:“能见你这一面,我死也瞑目了。自从推上轿子,我更身心交病,势必不久于人世了,你何必苦苦不争这地下的东西,我们来世再想见吧”。后来氏以没有留下子息就离开了人间。

       以尤离乡背井,郁郁寡欢,归来氏以已在墓里,他在坟前倒身一拜,再也不思起来。过后,知道她家要找人代写碑文,他便代写了两首情深意诚的诗刻于碑上:

       逝水年华去不回,空留香骨瘗山隈,伤心限然人千古,触目悉看土一堆。芳草哀时蝴蝶梦,夕阳红处杜娟哀,茫茫未了今生愿,结发还期再世来。

       已断姻缘未断恩,伤怀往事怕重论,月明环佩销声响,花落胭脂湿泪痕。早识黄金难买寿,谁言红粉易交魂,伤心最是清明节,芳草萋萋认墓门。立了碑的那一夜,以尤又到坟前上香陪坐,天色微明,沉沉哀号之后,人不知去向,不识所终,只留下了千古的哀怨,真情的诗篇。

 

                                                    罗增麒

 

       罗增麒(1879—1955年)字祥征,泗城正南街人,壮族。清宣统拔贡,毕业于广西政法学堂,授赐神州政法学士。民国元年(1912年)在百色参加田南道第五复选区(凌云、西隆、西林、天保、奉议、百色、恩隆、恩阳等8县)选举,当选为众议院议员。二年四月,到北京出席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的国务会议(简称国会)。国会第一届会议期间,罗参加赵炳麟等议员提出的弹劾袁世凯叛国议案。

        民国十一年(1922年)直系军阀曹锟控制北京政府,乘机用手段通过国会选举曹锟为总统。罗增麒慑于曹锟的明压暗制而投曹锟的票,舆论哗然,罗因而不敢拿给的巨额银票到美国驻京的花旗银行兑款,亦不敢受曹锟赏赐的官衔,雷遁回籍,被人笑为“猪崽议员”。

       民国二十四年,罗到广州从事律师事务工作,二十八年日军进攻广州前携眷回凌云。二十九年受凌云县长何景熙聘为《凌云县志》总纂。在王彭年原稿的基础上充实了不少地方史料,三十一年一月修成《凌云县志》约30万字,以石印出版。1955年10月罗在家病故,享年76岁。

 

                                             王彭年

 

       王彭年(1886—1940年),泗城正南街人,壮族。清附生,毕业于广西政法学堂。擅长文史、书法、诗,其隶书笔锋浑园,字划伟拔,民国时期“百色中山公园”禅坊横额和凌云县“中山纪念堂”门额隶书即王彭年的手笔。

       民国元年(1912年)任凌云第一届议事会会长,1913年当选 广西省临时议会第一届议员,后获三等嘉禾勋章,任广州护法军政府内政部次长。1921年回凌云任县长,1925年又连任凌云县县长。曾编过《泗城府志》及作《凌云县志》的起草工作,后因事态混乱而停顿丢失。1933年任凌云县修志局局长,着手编写《会集凌云县图志》,1939年当选为凌云县临时参议员。

1940年农历8月病逝,享年54岁。

                         

                                          李秀三

 

      李秀三(1888—1936年)又名李英华,沙里乡龙化村人,壮族。1923年参加韦拔群领导的“三打东兰”战斗,1925年9月参加韦拔群在东兰开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革命道理,1926年回沙里,在龙化、那桃、甘闷、弄丁等地组织农民协会,并组建了一支农民自卫军,带动和保护平乐、巴轩、金牙、逻楼、沙里、龙川等地群众开展打土豪活动。

       1929年冬,李秀三由黄伯尧等介绍在平乐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中旬李率领沙里、逻楼农军二百多人,到凌云县城接受军事训练并领得步枪一百多支。1930年2月至1932年12月任凌云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沙里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及中共凌云特支肃反委员。

        1930年春,李秀三带数人到百色地界向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汇报扩大赤卫队问题,得到张军长的鼓励和支持,张军长还送他一匹马。

       1932年,李秀三任赤卫军连长,队伍扩大到三百多人,他卖掉所有的40公斤种子的田和牛,购买枪支弹药,自己艰苦朴素,还亲自为士兵补衣服。韦拔群牺牲后,1935年李秀三到万冈县(今巴马县)找到右江上游革命委员会领导人黄举平,在党领导下,积极坚持黔桂边根据地的革命斗争。

      1936年2月14日,李秀三为了筹集经费,单身秘密回到龙化家中,被人向驻在沙里的县都督练官密报,县民团和乡警连夜赶到龙化围捕,李秀三在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48岁。

                         

                                  林宝航

 

       林宝航(1888—1970年),原名葆恒,笔名南篓,泗城中大街人,壮族。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民国七年(1918年)任凌云县云峰小学校长,后任凌云县教育局局长。民十五年(1926年)任《田南报》主编、中央军校第一分校上尉、少校教官。十八年在广东省任广州河南中学教务主任、复旦中学史地、图画教员。二十八年任广西省立百色中学教师。三十三年十月至三十八年四月任凌云县中学校长。1950年在百色赋闲。1960年至1970年6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史馆馆员,当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林宝航一生致力教育,并擅画、精书、能诗,尤以花卉山水、鸟兽蜂蝶水彩国画称著。不少作品以画为主,诗书兼而有之。青年时曾在广州卖画并收徒授艺,举办画展。1948年,在百色大街举办名为“云台仙馆”的个人画展,展出作品一百余幅,观者如潮,虽标价高昂,仍竞购抢手。他还特长散文及演说,著有《濮爽通史》、《南楼竹谱》、《刘永福抗外战史》、《广座珍闻》、《凌云中学校刊》等书。其名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1970年6月病逝于横县,寿82岁。

 

                                               蒙乔生

       蒙乔生(1891—1963年),泗城镇胜利街人,壮族。秉资聪颖,性直寡言,勤奋好学,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凌云县立云峰小学教师,民国十八年(1929年)被聘为国民党凌云县改组委员会委员兼任组织训练委员。后被送广西省县政公务员政治训练班学习,又进广西国语讲习所进修,以后终生任教,历任凌云县立城厢小学教师、凌云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教师、凌乐两县联立国民中学教师、凌云县立初级中学教师教导主任等职务。

        1950年6月后,当选为凌云县第一、二、三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至1963年5月当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会议期间曾两次在《广西日报》发表书面发言。1963年10月24日因病在家逝世,享年73岁。

 

黄伯尧

 

黄伯尧(1895—1944年),原名黄世芬,凌云县平乐(今属凤山县)力那村人,壮族。田南道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回平乐乡任教。民国十四年(1925年)5月到万岗甲篆巴盘小学任教,9月参加韦拔群在东兰举办的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学习结束即回平乐发展积极分子并在海亭组织革命同盟,建立区、乡农民协会及农军武装,开展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活动。他先派农军10多人给平乐的团总班述澄打长工和当团丁,然后联系东兰韦拔群派黄大权率农军30人枪将班家包围,里应外合,把团总班述澄抓起来,缴获步枪32支。民国十六年(1927年)黄伯尧任凌云县农民协会主席。

1927年6月,上级派李正儒到黄伯尧家乡附近的西山弄京建立中共组织,1928年6月黄伯尧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凌云最早的党员。1929年11月中共凌云县平乐小组成立,黄伯尧任组长。1930年2月,中共凌云县特别支部成立,黄伯尧任特支书记。同月,凌云县苏维埃政府成立,黄伯尧任主席。1931年任红七军二十一师六十三团三营政治导员兼第六连连长。当桂系第七军军长廖磊指派百色区民团指挥官岑建英部和贵州军阀王海平部两个团向东兰、凤山苏区进犯时,黄伯尧利用黔桂两军的矛盾,以假文件使黔军团长冉举腾哗变,当晚冲入凤山县政府活捉了岑建英,缴其民团枪械,第二天又赶到芝山(今乔音)把正在那里攻打苏区据点的凤山县长罗文鉴和帮他的黔军参谋长杀了。黔军与桂军开展恶战,双方死伤数十人,黔军退向天峨被桂军伏击,岑建英逃脱。黄伯尧的巧计使黔桂军阀两败俱伤。

1932年,桂系军反复扫荡东、凤苏区,黄伯尧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被抓走,押到凤山的凤阳关险道时三人同时跳河自尽。黄伯尧忍着悲痛,和黄举平上贵州开辟黔桂边新区。

1935年5月,右江上游革命委员指定黄伯尧筹组中共凌凤边区革命委员会,并任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后又任中共黔桂边委委员等职。

1937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黄伯尧出任平乐中心校校长并当选为县参议员,他想尽办法保护中共组织免遭破坏。

1941年,黄伯尧在凤山巴标山区发动反“三征”运动,至1944年,组建了一支250人枪的农民武装。广西省政府出动保安团及正规军一个营,又从凤山、东兰、万岗、凌云、天峨调民团共3000余人,分三路围剿反“三征”队伍。凤山县政府假意叫黄伯尧出面到巴标山区说服群众。1944年2月7日,当黄伯尧进到巴标山区,即被埋伏在那里的省保安大队长钟福标抓住,关在一间屋子里乱枪扫射,然后放火灭尸。黄伯尧牺牲时49岁。

 

岑建英

 

岑建英(1896—1985年),原名启魁,号梧山,泗城镇解放街人,壮族。曾就读百色泗镇色中学,毕业后当小学教师数月,再到韶关滇军讲武堂受训两年,毕业后任岑春煊的中尉副官兼卫弁副队长。

民国十一年(1922年)回广西沈鸿英部任上尉副官,不久升营长,投靠新桂系。十七年任广东肇庆军督署督察长,次年回桂任桂军总部直属第八营营长,驻防百色。李、白、黄出兵倒蒋,桂军吕焕然叛变拥蒋,岑建英被编入吕部张寿团任二营营长。岑与李宗仁旧部军官密谋,收缴吕部张寿团武器,并电告李宗仁回南宁主政。后李宗仁令岑建英营开往右江扩大为团。十九年二月李宗仁以李画新为总指挥,派两个团和岑建英的特务营开上右江堵击红七军,在隆安发生激战,经两天两夜,战事结束时岑的特务营伤亡过半。后来岑升为广西警卫团上校团长,驻防百色。民间称其为“岑团”。

四月,岑率四连人马从利周追红军至下甲彩村,设伏袭击,从拂晓打到下午3时,红八军失散伤亡100多人才突围。六月,红七军回师百色,岑顽抗,激战二天一夜,炮弹轰中岑坐镇的碉堡,岑军大乱,被歼700余人,岑化装老百姓逃脱。滇军师长张中率部入桂,委岑为田南完备司令,留下1000人由岑指挥,与红七军对抗。

民国二十年(1931年)春,岑建英任百色区民团指挥官(少将),受命廖磊与贵州军一同进剿东兰、凤山苏区,苏区领导人黄伯尧利用黔桂两军矛盾,施计使黔军团长冉举腾哗变,抓走岑建英,杀死黔军参谋长及凤山县长罗文鉴,后廖磊派杨一峰救援,岑建英始乘机逃脱,岑因而被撤指挥官职,挂名上校参议,半年后,参议也被撤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广西反蒋扩军,岑被启用为第三支队司令,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岑任百色区民团副指挥官(上校)、保安副司令等职,三十七年当选为国民党的“国大代表”。

1949年12月初,受国民党黔桂边司令张光玮任命为黔桂边独立师师长兼凌云县县长。中旬,解放军桂西直属营及凌云独立大队受命解放凌云县城,岑在城北阻击,经四五天对抗之后,岑建英表示要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凌云问题。1950年元旦后,直属营和县大队转移到下甲,岑又带队攻击。4日,岑获知四野兰州支队到伶站配合解放凌云县城,于是率部连夜逃到利周乡凡昌村,经县人民政府多次派员敦促,岑建英于1950年1月22日率部向县人民政府投城,交出机枪4挺和各式步枪、手枪一批,子弹7箱,县人民政府给予宽大处理,后安排到广西文史馆工作,晚年增选为广西第四届政协委员。

韦德随队转战,屡立战功,晋升排、连、营、团长。1939年12月,日寇攻陷南宁,韦任广东第66军159师477团团长,率部由粤北转到广西宾阳,配合第五军反攻昆仑关。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招见韦德,命他率部守昆仑关东面的600、653高地和枯桃岭。部队经过五军住地时,美式装备的五军官兵看见477团的官兵隆冬季节还穿短裤,乘汽车怕冷,不少人还披着军毡,就奚落说:“这样的叫化队伍,怎能打仗呢?白费汽油”。477团官兵听着非常反感。他们刚进阵地,就受到敌人炮火的猛烈攻击,韦德连续用连排向日寇四次进攻均未成功,敌人又施放毒气,七连长梁锡琼当场阵亡,六个连死伤过半。虽然损失惨重,个个义愤填膺,士气高昂,都说要把当面的两个敌人据点打下。韦德电告师长宦诿,师长又电告军长杜聿明,杜直接电告韦德说:“477团伤亡过半,能守住阵地就算好了,发起攻击恐无把握”。韦德见军长只是担心并不反对,于是经周密计划,报请支援,于1939年12月31日佛晓,利用黑暗靠近目标,突然袭击,突击队在炮火和重机枪火力掩护下,冲入敌阵展开了搏斗,占领了敌据点工事,终于首先攻入昆仑关。接着第五军的战车和部队冲入战场,击毙敌旅长中村正雄(少将),日寇弃尸千具,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其他战利品。第五军阵亡千人,477团阵亡二百,伤五百余人,杜聿明赏477团壹佰万元,韦德升任159师师长。

1944年,韦德驻守百色,曾回凌云宴请亲友,并捐款修水源洞道路。1947年,韦德升任第64军副军长,调防山东青岛。1948年,淮海战役中被俘,后接受改编成为解放军参加解放武汉。不久调往南京学习,1963年9月,发表了《反攻昆仑关》一文。1987年逝世。

胡  斌

 

胡斌(1900—1932年)原名符斌,海南文昌县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随起义部队转移到东江坚持斗争。1929年,受中共广东省委派遣到广西南宁任中共掌握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一营营长,协助张云逸开展兵运工作。张云逸以右江督办名义召开各县县长会议,凌云县县长黄书亮(桂平人)拒绝参加,10月31日,张云逸即命令胡斌率警备第四大队一个连到凌云县城并担任凌云县长。黄书亮闻讯连夜率部属携带县府大印逃跑,过伶站乡后正遇胡斌部队,武器和大印全被缴获。胡斌入城后,即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并以凌云县农民自卫军为骨干,扩大一个连的正规武装,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召开工农商代表座谈会,依法征收税款,将流散在凌云县的杂牌军缴械,维持地方治安。

12月11日,百色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成立,胡斌任第二纵队队长。

1930年1月7日,凌云县国民政府县长岑德施与民团队长黄昆山,纠集民团1000多人,从后龙山、武庙和正北街头三路,以醒炮为号,一同围攻凌云县城。胡斌兵分三路伏击,红军仅以一个连的兵力,就把多于10倍的民团打得落花流水,丢下20多具尸体仓惶逃窜。

2月初,红七军主力在隆安战斗失利撤退,为避免被敌人围攻,胡斌组织留在百色城的队伍把存放在百色的重要物资转移到东兰,与红七军主力汇合。3月,胡斌率部与一纵队一起攻打贵州榕江,然后加紧根据地的建设。

10月9日,胡斌随红七军北上中央苏区,路径凌云,国民政府县长岑德施及所属官兵闻风而逃,群众放炮欢迎红军。1931年,胡斌回广东工作,党委派他到香港从事地下工作,途径深圳被捕,押解广州监禁,1932年,被杀害于广州流花桥。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